The site is currently under configuration

Will be available soon......

创新中心出席“以微证书拥抱数字时代”政策对话会,共推印尼微证书发展

2025.11.20

2025年11月17日,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高等教育创新中心(中国深圳)(以下简称“创新中心”)应邀出席在印度尼西亚雅加达举行的“以微证书拥抱数字时代”政策对话会。本次会议由国际网络教育学院(IIOE)印度尼西亚国家中心印尼网络教育学院(Indonesia Cyber Education Institute,ICE-I)与希望之光大学(Universitas Pelita Harapan, UPH)联合主办,旨在加强印尼微证书体系建设,推动包括IIOE高等教育工作者数字能力微证书项目(IIOE微证书)在内的微证书体系在区域层面的政策认可与协调。


会议汇聚了来自高等教育机构、政府及企业的300余位代表。与会嘉宾包括印尼高等教育、科学和技术部(Kemendiktisaintek)研究与发展人才培养总局主任Heri Kuswanto与职业教育总局主任Tatang Muttaqin、东南亚教育部长组织区域开放学习中心(SEAMEOLEC)主任Cahya Kusuma Ratih,以及希望之光大学(UPH)校长Jonathan L. Parapak、印尼开放大学(Universitas Terbuka,UT)校长Ali Muktiyanto和ICE-I主任Rahayu Dwi Riyanti等。


1280X1280 (5).JPEG

与会人员合影


UT校长Ali Muktiyanto指出,近年来,印尼持续推动微证书生态系统建设,相关监管、质量保障与认可机制正在不断完善。本次政策对话会为凝聚各方共识搭建了关键平台。UT正与IIOE印尼国家中心本地化网络院校以及创新中心共同努力,通过微证书全面提升学习的规模与质量。


1280X1280.JPEG

UT校长Ali Muktiyanto


ICE-I高级顾问Paulina Pannen呼吁,为应对数字时代特别是人工智能带来的变革,构建灵活、可持续且包容的学习路径,推动终身学习。作为IIOE印尼国家中心,ICE-I等正牵头设计与国家目标相契合的在线学习项目,推动IIOE微证书项目在印尼乃至国际范围内获得广泛认可。


1280X1280 (1).JPEG

ICE-I高级顾问Paulina Pannen


在主旨发言环节,印尼高等教育、科学和技术部研究与发展人才培养总局主任Heri Kuswanto对《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政策》(第39/2025号部长令)进行解读。他指出,该法令允许将课程中的学习内容纳入微能力项目,具体形式涵盖可授予微证书的短期学习项目,以及来自其他机构的开放式在线学习。该法令为发展灵活、可衡量、以能力为本且贴合行业需求的高等教育定调,凸显微证书政策的实施的重要性。他强调,微证书是加速高等教育研究与创新人才能力建设的“催化剂”,而大学、产业与科研机构与国际组织间的稳固合作将有效提升国家人才能力、竞争力和知识型创新水平。


1280X1280 (2).JPEG

印尼高等教育、科学和技术部研究与发展人才培养总局主任Heri Kuswanto


会议期间举办了“微证书的区域法规、政策、认证与实践”专题讨论会,创新中心国际伙伴项目部负责人曹子安发言并参与交流。他指出,IIOE微证书项目及其在埃及、蒙古国等多国实现规模化落地与院校层面认可,体现出微证书在提升教育工作者数字能力、人工智能素养与教学创新方面的显著成效。创新中心期待与IIOE印尼国家中心和高校共同拓展以教师能力建设为抓手、可纳入国家认证体系的微证书合作,助力印尼构建更具适应性、包容性与竞争力的微证书生态系统。


2043a6d5-6b7a-455a-a6f8-43d5463021ec.jpg

创新中心国际伙伴项目部负责人 曹子安


ICE-I积极整合全球优质学习资源,有效提升学位灵活性与教学质量。其近期推出的面向高校教师的微证书项目已覆盖超过400名学员,并将进一步支持国家微证书政策的落地实施。未来,创新中心将持续支持ICE-I作为IIOE印尼国家中心的运营与活动,通过联合策划实施项目,共同推动更多包括“跨境电商”等产业导向的微证书项目在印尼高等教育领域的落地与创新,使其真正成为赋能印尼师生、加速数字化转型的重要力量。


关于印尼网络教育学院(ICE-I)

ICE-I是由印度尼西亚政府于2021年7月成立的优质在线学习平台。它是政府提升高等教育公平、质量与效用的一项重要战略举措。平台汇集了约40所国内外顶尖高校的教育资源,提供超过2000门课程及多种学习项目,同时开设了助力企业及产业领域人才技能提升的微证书项目。通过向全民开放便捷易得的学习资源,ICE-I显著推动了印度尼西亚人力资源建设进程。